辽宁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
发布时间:2015-03-31    发布者: 综合科     点击次数:

 
    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后教学环节。为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达到综合训练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特制定本规定。
    一、目的任务
    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专业训练和科研方法的初步训练。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对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与实践,提高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实验技能、独立思考、分析研究、外文阅读、计算机应用、文字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二、选题
   (一)各学院要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研室组织教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实习实践(实验)等拟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鼓励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拟定题目。教师提出的论文题目要经过教研室认真讨论后确定,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
   (二)题目要大小适中,难易适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选题应考虑到学校物质条件、指导教师力量等因素影响;要使学生能在综合分析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中外文阅读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训练;理科选题应重视学生实验等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文科选题应重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训练。
   (三)学生每人一题。学院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工作实际等进行选题。如果学生选题过于集中,学院应做适当调整。两名或两名以上学生选择同一课题时,每名学生研究方向应该不同,不允许出现课题研究内容相同,甚至论文也完全相同的情况。
   (四)学生选择题目应以学院公布的题目为主。学生自主选题或跨专业选题,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主管院长审核批准。
   (五)学生选定课题后要填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
   (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文献综述,填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过程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始,学院要专门开设以“怎样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明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导师原则上由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具有一定科研工作经验的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担任。为保证指导质量,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指导力量强的教师可由学院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指导人数。
    (三)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内容包括:
    1.指导学生选题,确定研究方向,确定题目,介绍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存在问题。
    2.给学生布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明确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各个阶段完成的任务。
    3.指导学生查阅文献,介绍查阅方法和学科前沿信息。指导学生对相关文献资料分类、汇总。
    4.指导学生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5.指导学生探讨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的可行性分析等,填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6.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大纲、实验及设计方案,并分析是否切实可行。
    7.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验,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8.指导学生按规范格式进行论文写作,如论文结构、参考文献、引用等要符合专业论文规范。
    9.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倡导科学、求实的优良学风。要立足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同时要做到因材施教。
    10.学生论文(设计)写作完成后,指导教师要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指导教师认为达到基本要求,才可以定稿。
    11.每周检查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填写指导记录,记录指导内容。
    12.指导教师要对所指导的论文(设计)进行评价,并评定分数。
    13.对评阅、答辩中提出的问题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
    (一)本科学生都应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要求学生按选题、开题、撰写初稿、修改初稿和定稿等五个步骤进行。
    (二)论文一般按照学术论文体例撰写。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也可以有专题调查、读书报告等体例。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学院师范专业的少数学生采用文艺创作、作品翻译等体例须由教学院长从严掌握。
    (三)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一般不得中途更改。毕业论文一般以8000字为宜,每篇论文的正文前应有400字左右的中外文摘要。
    (四)论文立论、观点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学术的探讨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在论文所涉及主要问题专长论述中表现出较好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论文中确实收集了较充分的资料,论证严密,结论明确;论文中研究方法基本正确,实验步骤、方法正确,数据资料完整,图表清晰,从而表明学生已初步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文字通顺,表达清楚。
    五、毕业论文(设计)结构
   (一)基本结构
    1.前置部分:包括封面、目录,中、英(外)文摘要、关键词。
    2.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或绪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致谢等。
    3.附录部分:设计图纸、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性能简介,照片或翻译论文、资料的原文、计算机程序等。
    (二)前置部分内容
    1.封面:学校、学院、专业和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设计)完成时间,专业应写清设计(论文)作者的主修专业名称。
    2.目录页:由论文(设计)的章、节、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章节既是论文(设计)组成部分的标题,也是论文(设计)的提纲。
    3.中、英(外)文摘要应说明论文(设计)的目的、主要方法、结果、结论等。
    4.关键词:应选择3-5个词作关键词,且以显著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
    (三)主体部分
    1.前言或绪言:简要说明工作的目的、意义、范围、研究设想、方法、选题依据等。应当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在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引言或结论中不宜出现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理论。
    2.正文:设计(实验)方案的论证,设计(实验)方法手段与结果,仪器设备原始材料,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论文)说明与依据、加工整理和图表,形成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要求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书写工整,符合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论文(设计)中的用语、图纸绘制、表格、插图应规范准确,符合各专业的国家标准。正文中出现的符号和缩略语应采用本专业学科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引用他人资料要有注释,注释为页下注。
    3.结论:毕业论文(设计)的结论应当准确、完整、精炼。可在结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4.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页码。
    (四)附录: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装配图等。
    六、毕业论文(设计)考核
    (一)总体要求
    考核分五个阶段:搜集资料、实验(设计)分析、撰写论文、定稿、评阅答辩阶段。
    考核按学生论文实际水平打分,要做到严格、客观、公正。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计算方法:总评成绩分数=指导教师成绩×40% + 答辩小组成绩×60% 。由答辩小组计算总评成绩并在考核表上记录。
    成绩评定: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不含60)。一个自然班的成绩应呈正态分布,按学生论文(设计)的实际水平打分,优秀原则上不超过20%,良好和优秀成绩总和原则上不超过50%。论文(设计)质量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应视为不及格。
    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具体评分标准,报教务处备案。
    (二)考核标准
    1.搜集资料阶段
    基本要求:搜集资料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文献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
    文种:中、英文或其他语种。
    载体:纸制、光盘、网络等。
    类型:期刊论文、专著及特种出版物(如专利、标准、研究报告等)。
    级别:国家级(核心==重点==一般)、省级、校级等。
    条数:原则上不少于20条。
    补充:截至论文完成时,补充新出现的资料。
    考核方法:
    学生开列上述资料题录。指导教师要亲自指导检索,给出学生所搜集资料的覆盖率鉴定,并指导学生补遗。
    2.整理阶段
    基本要求:
    各篇参考资料均要做出摘要。要分析、综合出论题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展水平、已取得的成果和尚须解决的问题,撰写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从国内外概况出发,结合实际,阐明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的目标、研究主要内容和计划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自我研究能力、研究条件(时间、设备等),确定研究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完成开题报告中的相应项目填写。
    3.撰写阶段
    基本要求:
    写作大纲——按计划日期向指导教师呈交写作大纲草案。大纲要列到每一最小标题下的主要内容,实验论文要写出实验方案。按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反复修改,直至指导教师同意为止,每次呈交本及指导教师批示均应存档备查。
   初稿、修改稿——按计划完成正文,实验的各个阶段要做好记录,指导教师审查内容并详细批示,留档备查。审查内容:观点是否正确;推理和逻辑是否严密、准确;实验或研究是否科学、可行;材料运用是否得当;引用数据资料是否准确、可靠;论证是否全面、完整;是否有照搬、抄袭等现象;是否按指导教师意见认真修改并有提高等。
    4.定稿阶段
    基本要求:
    定稿的内容、写作、文章结构符合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设计)的科学性、现实性作总体的客观评价。
    5.评阅查重阶段
毕业论文(设计)在答辩前要经评阅教师评阅,评阅通过后可以参加全校毕业论文(设计)查重检测。查重检测通过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6.答辩阶段
学生在答辩时,陈述要简明扼要,语言表达准确流利,能够对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做出较准确的回答。
    七、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一)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分为“首次答辩”和“二次答辩”。“首次答辩”分为“学院答辩”和“学校答辩”。在首次答辩中,参加学校答辩的学生不参加学院答辩。对于参加首次答辩后,毕业论文成绩未达到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待进一步补充、修改,经指导教师、学院同意后,可以申请二次答辩。二次答辩由学院组织。
    (二)学院要根据本院师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周密的答辩工作安排。答辩以教研室为主,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人数分若干小组进行。答辩小组原则上由5人组成,组长要具备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组员要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原则上不允许指导教师参与自己指导学生的答辩。
    (三)每篇论文(设计)的答辩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分钟。
    (四)答辩时,对学生的质询一般要围绕论文(设计)内容及相关知识进行,要针对课题中的关键问题有准备地提出问题;要根据理论题与应用题相结合、难易搭配的原则,从探测能力、弥补不足、检验真伪等方面提出有价值问题。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着重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答辩委员会要安排答辩秘书,对答辩中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作认真记录。记录要准确、整洁,真实体现答辩过程。答辩小组要对答辩写出全面、客观的评语,并评定成绩。
    八、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管理与时间安排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工作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评估检查。各学院由主管院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教研室主任负责对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进行具体的质量监控管理。
    (二)毕业论文(设计)总时间跨度为14周。可采取开设选修课和论文(设计)撰写相交叉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集中时间撰写的方式。但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配备指导教师工作应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工作应在6月中旬全部结束。
    (三)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量按“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计算。
    (四)学院要根据专业毕业生人数3%的比例向学校推荐优秀论文(设计)。在各学院推荐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专家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五)各学院在每年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分析,内容包括论文(设计)的规范性、选题(类型、分布)、论文内容(深度、广度、水平)、文字表达(中文、外文)、文献(数量、范围)、成绩分布等分析,并将总结分析材料和论文成绩表报送教务处。
    九、其他
    本规定自2015年7月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上一篇:辽宁师范大学本科生专业实习管理规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