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报告 [返回]

基于调节学习的汉语口语教学理论模式研究

文章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 2017-06-20 17:00:34 浏览次数:

报告时间:2017-06-26 13:30         
报告地点:图书馆四楼国际会议厅         
报告人:王建勤                  
主办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报告人简介:
       王建勤,男,文学博士,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包括,新西兰梅西大学荣誉研究员;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重庆大学客座教授;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学者”教学名师;天津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国际交流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发表专著包括:《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与模拟研究》《全球文化竞争背景下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合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合著)《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合著)。主编学术著作多部。参与编写理论著述多部。在CSSCI发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国家语言战略研究等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及部委重大项目多项。
 

报告简介:
       上世纪80年代分技能教学的产生,汉语口语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者们普遍认为,汉语口语教学和其他课型教学一样,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口语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因此,学者们更多地关心口语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问题,而对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缺少宏观的理论思考。然而,汉语口语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与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理念是密切相关的。理论思考的缺失,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汉语口语教学的研究视野、阻碍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实践的改革。
       因此,本研究拟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探讨不同语言学理论对汉语口语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心理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汉语口语教学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即基于调节和学习体验的汉语口语教学理论模式。主要探讨,(1)汉语口语教学的理论反思;(2)90年代的社会文化转向与社会文化心理理论的教学理念;(3)基于调节和学习体验的口语教学(MLE)的理念、原则、教学过程与方法;(4)MLE汉语口语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总之,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新型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