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报告 [返回]

复杂体系的激发态量子化学研究

文章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 2022-11-11 17:14:44 浏览次数:

报告时间:2022-11-15 14:30         
报告地点:理化楼C416、腾讯会议ID:570 690 328         
报告人:马海波                  
主办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人简介:
   马海波,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2年和2007年在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2009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起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强关联与复杂体系激发态的量子化学方法发展、程序开发及其应用研究,在Nat. Chem.、Nat. Electron.、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获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学者奖学金(2007-2009)、中国化学会唐敖庆理论化学青年奖(2018)、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排名第4)等学术奖励。

报告简介:
   精准计算复杂体系的电子激发态,有助于理解分子、材料与生命体系中光化学反应、光电转换、光催化、生物光合作用等重要光物理化学过程的微观机制,推动相关材料的理性设计。但相对于电子基态,电子激发往往使得电子组态布居更加复杂,呈现出强电子-电子关联效应;同时,不同电子激发态的势能面间也广泛存在交叉现象,导致电子运动与分子振动的共振和关联(即非绝热效应)。这些显著的量子多体效应使得复杂体系激发态的高精度模拟仍是理论化学的核心难题之一。在本报告中,我将介绍近期我们近期的理论新方法发展,包括处理强关联和大体系激发态的电子结构方法和描述复杂环境体系长时动力学的量子动力学方法。我也将介绍这些方法在聚集体荧光超辐射、单线态裂分、激发态电荷分离等光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应用示例。
关键词:强关联;重正化群;激子;激发态;量子动力学
  参考文献
[1] Y. Yao, K. Sun, Z. Luo, H. Ma, J. Phys. Chem. Lett. 9, 413-419 (2018).
[2] Z. Luo, Y. Ma, X. Wang, H. Ma, J. Chem. Theory Comput. 14, 4747-4755 (2018).
[3] K. Wang, Z. Xie, Z. Luo, H. Ma, J. Phys. Chem. Lett. 13, 462−470 (2022).
[4] Y. Xu, Z. Xie, X. Xie, U. Schollwöck, H. Ma, JACS Au 2, 335-340 (2022).
[5] Y. Cheng, Z. Xie, H. Ma, J. Phys. Chem. Lett. 13, 904-915 (2022).
[6] H. Ma, U. Schollwöck, Z. Shuai, Density Matrix Renormalization Group-based Approaches in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Elsevier, Amsterdam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