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报告 [返回]

生物社会信息的视觉加工研究

文章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 2022-11-14 14:32:21 浏览次数:

报告时间:2022-11-16 13:3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报告人:蒋毅                  
主办单位:心理学院         
报告人简介:
   蒋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心理科学进展》主编。主要利用心理物理学范式结合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无意识视觉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以及面孔和生物运动信息的视知觉表征,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Psychological Science、Current Biology、eLife等。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创新 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等。

报告简介:
   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人交往,以满足各种需求。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其他个体,理解其行为和意图,是实现这些社会功能的重要前提。面孔和生物运动能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社会信息,如情绪、性别、身份等,用于有效地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形,从而有助于社会交往以及环境适应。正常人群对这些关键的生物社会信息(面孔和生物运动)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和加工能力,而异常的生物社会信息加工则与孤独症等社会认知障碍有很强的关联。因此,研究生物社会信息的特异性表征机制对理解人类“社会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对社会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有重要的意义。报告将围绕生物社会信息的加工特异性、社会性注意的机制和社会互动信息的知觉表征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