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地点:理化楼C401、腾讯会议:118 658 184
报告人:张志凌
主办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人简介:
张志凌,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7月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11月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博士后(2003.10-2004.10)。2006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17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14年入选武汉市“3551”光谷人才计划。主要从事纳米生物医学传感、微流控芯片及生物电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磁控微流控芯片用于疾病标志物检测及肿瘤细胞分选,基于微流控芯片(器官芯片)的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液滴微流控用于纳米材料合成及单颗粒数字化分析,超灵敏电化学传感用于病原体检测。国家基金委“新型生物医学探针技术基础及应用”创新研究群体及教育部“化学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报告简介:
以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核酸及外泌体为检测对象的液体活检在癌症诊疗领域备受关注。CTCs在血液中含量极低且全血样品极其复杂,对分析检测提出了极高要求。我们课题组基于荧光磁性多功能纳米球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了多种全血样品中CTCs的高效捕获及检测技术,并用于肿瘤的分型检测。但CTCs在血液中含量不仅极低且分布不均,常规体外检测方法仅抽取少量血液,易产生假阴性并也不利于CTCs后续分析。面向活体的CTC检测方法可以弥补以上不足,以更好实现癌症早期诊断及CTCs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行为监测。我们课题组构建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磁控微流控芯片,与小鼠静脉连接形成血液体外循环系统,实现了活体内CTCs的高灵敏检测和实时连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