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报告 [返回]

信息化时代语文方式视域下的汉字教学

文章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 2022-12-03 13:45:53 浏览次数:

报告时间:2022-12-05 19: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978-858-974         
报告人:李泉                  
主办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报告人简介:
   李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导。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理事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等期刊编委。从事对外汉语教学30余年,曾应邀赴欧美及非洲等十几个国家短期讲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和国际中文教育。获得过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师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单音节形容词原性特征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国际汉语教学探讨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等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汉办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及合编文集、教材等13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发展汉语(第二版)》系列配套教材34册,发表论文130余篇。

报告简介:
   汉字兼具文字和语素双重属性,因而,汉字与汉语具有双重关系:既是文字跟语言之书写与被书写关系,也是语言单位跟语言之构成与被构成关系,这是汉语独特性的重要表现。网络信息化时代中文语言文字生活的常态是:(输入)拼音+(提取)汉字。拼音与汉字成了“捆绑文字”,并且拼音成了“首选文字”,汉字成了“被提取的文字”,这种语文生活方式不可逆转。基于以上认识,本讲进一步探讨汉字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常规汉语教学必须教授汉字,学汉字就是学汉语;常规汉字教学应讲授字理字义;常规汉字教学应进行有限的书写教学;常规汉字教学应以输入拼音提取字词训练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