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地点: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关亚风
主办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人简介:
关亚风,1982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1986年9月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为卢佩章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组长(1998-2017),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核心骨干。现为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海深渊先导A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士,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曾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993)、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999)、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辽宁省优秀专家(2005),202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2021)称号。长期从事微型气相色谱仪及关键器件、高灵敏荧光检测器和弱光探测器件研发、特种传感器和分析设备研发。承担载人航天核心舱在线分析仪型号任务、中国科学院深海深渊先导A专项中智能传感器项目。
报告简介:
从学生、研究生到科学研究的阶段目标谈起,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和医学的差异,得知研究自然科学是件很幸福的事——因为它有完全独立和不受人们意志影响的客观判断标准。然后介绍了气相色谱仪器中关键器件——2种检测器,比较了国外新技术和我在十分简陋条件下做的检测器研究,并达到与国外相同的性能指标。接着介绍了为我国空间站核心舱所研制的在线气相色谱仪和它的性能,以及它的设计难点。该仪器在2021年4月29日随天和舱发射进入轨道后,正常工作至今,成为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的重要设备。利用这项研究成果,我们还研制成功4500米级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用于科考和可燃冰原位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