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报告 [返回]

由“绩尽”引发的选题和论文

文章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 2024-03-07 12:02:34 浏览次数:

报告时间:2024-03-08 9:00         
报告地点:美术馆2楼会议室         
报告人:侯样祥                  
主办单位:美术学院         
报告人简介:
   侯样祥,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方向涉及历史学、科学人文关系、艺术史论、文化智库、艺术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史哲》《近代史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7篇文章被《新华文摘》长篇幅转载,一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全文译成英语发表。策划、主持有国家“八五”规划、“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抗日战争史丛书”、“我的科学观·我的人文观”,前者荣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近年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策划美术展览十余次。《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专题讲座已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所大学线上线下巡讲达320场,听众超10万人(次)。

报告简介:
   乾隆一生创作了43719首诗歌,其中,陶瓷诗高达249首,在人类陶瓷诗创作领域制造了一个文化“高峰”。就诗歌内容而言,乾隆陶瓷诗实际上蕴含着两部历史,一是乾隆瓷诗创作史,一是中国名窑名器史。与乾隆诗歌的文学价值常被后人诟病不同,乾隆陶瓷诗在“以诗证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文献地位。因为乾隆陶瓷诗基本上都是“见了作”“触了作”“听了作”,甚至“考证辨伪”之后作,具有相当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