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本科教学工作重点及上半年日程安排(第658期)
发布时间:2014-03-16 发布者:
董钦科
点击次数:次
2014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专业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制机制建设,积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继续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发展,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努力向国内一流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师教育特色突出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迈进。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继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统筹兼顾好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资源优势的关系,做好201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根据国家和省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做好本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加强校内专业评估和专业建设质量监控,高质量完成本年度辽宁省开展的相关专业类的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继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充分发挥试点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2.推进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做好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基础教育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继续以省校两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为平台,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做好2014年度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开展2012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阶段检查;跟进2012年度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做好项目成果总结、应用和推广。
3.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开展教学研讨、经验交流和教学名师示范教学活动;做好本年度国家级、省级精品开放课程立项申报和建设;做好第十届省级教学名师推荐工作;促进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听课制度和教研活动制度;组织教师参加“辽宁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4.提高实践教育基地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质量。加强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优质实践教学平台的示范辐射作用;做好本年度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申报工作。
二、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1.高质量完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根据《辽宁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的指导性意见》,指导学院在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总体框架下,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的制订;组织完成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的审核、答辩工作,确保培养方案在2014级本科生中顺利实施。
2.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与实践基地联合育人、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与科研院所协同育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加快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实施相关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3.深化本科教学模式改革。坚持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补充课程内容,拓展课程资源;倡导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动基于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积极开展考核方式改革,建立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大学生英语教学。
三、强化实践教学,探索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1.强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开发。 注重资源整合与整体布局,建构各有侧重又聚合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积极支持各学院挖掘优质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关注签约基地的持续合作与发展;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效率;支持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开放实验项目。
2.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继续完善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导,以实验室开放项目、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和本科生自主科研立项为支撑,以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为展示平台的大学生课外创新训练体系;组织申报2014年度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做好2013年度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结题验收和2014年校级本科生自主科研立项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做好学科竞赛活动的参赛组织工作。
3.强化常规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继续做好本年度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检查与评估工作,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彰显师范大学办学特色
1.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深入推进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三段、双岗、四维度”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一体化新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为教师教育实践模式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教师教育相关课程、教材和专业的建设,探索多元化教师培养模式;坚持深入中小学一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和质量。
2.搭建优质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教师教育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努力把中心建成集“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条件、优秀的教学团队、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于一体的,在东北地区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继续拓展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和实践基地建设区域和辐射范围,构建“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模式。
3.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和从教技能训练。加强与中小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在教育实践中建立双导师制;继续举办教师教育“鸿宝论坛”系列讲座;通过加强微格教学、举办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与基础教育合作开展学科案例教学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从教技能和研究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精神,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本科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
2.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围绕教育部即将开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重点,即“一个核心、四个度”,强化本科教学内涵建设,为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做好充分准备;认真总结2013年本科教学工作,编制2013年度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按照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工作目标,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本科生转专业方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成立大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加强学业的指导与监控;定期召开教学管理工作会议,不断提高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强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建设,优化教务管理系统;继续以惠及教学一线、影响面广、受众数量大的公共教学设施为重点,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继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1.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统筹兼顾好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资源优势的关系,做好201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根据国家和省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做好本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加强校内专业评估和专业建设质量监控,高质量完成本年度辽宁省开展的相关专业类的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继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充分发挥试点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2.推进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做好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基础教育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继续以省校两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为平台,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做好2014年度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开展2012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阶段检查;跟进2012年度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做好项目成果总结、应用和推广。
3.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开展教学研讨、经验交流和教学名师示范教学活动;做好本年度国家级、省级精品开放课程立项申报和建设;做好第十届省级教学名师推荐工作;促进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听课制度和教研活动制度;组织教师参加“辽宁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4.提高实践教育基地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质量。加强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优质实践教学平台的示范辐射作用;做好本年度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申报工作。
二、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1.高质量完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根据《辽宁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的指导性意见》,指导学院在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总体框架下,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的制订;组织完成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的审核、答辩工作,确保培养方案在2014级本科生中顺利实施。
2.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与实践基地联合育人、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与科研院所协同育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加快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实施相关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3.深化本科教学模式改革。坚持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补充课程内容,拓展课程资源;倡导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动基于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积极开展考核方式改革,建立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大学生英语教学。
三、强化实践教学,探索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1.强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开发。 注重资源整合与整体布局,建构各有侧重又聚合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积极支持各学院挖掘优质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关注签约基地的持续合作与发展;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效率;支持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开放实验项目。
2.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继续完善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导,以实验室开放项目、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和本科生自主科研立项为支撑,以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为展示平台的大学生课外创新训练体系;组织申报2014年度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做好2013年度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结题验收和2014年校级本科生自主科研立项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做好学科竞赛活动的参赛组织工作。
3.强化常规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继续做好本年度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检查与评估工作,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彰显师范大学办学特色
1.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深入推进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三段、双岗、四维度”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一体化新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为教师教育实践模式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教师教育相关课程、教材和专业的建设,探索多元化教师培养模式;坚持深入中小学一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和质量。
2.搭建优质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教师教育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努力把中心建成集“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条件、优秀的教学团队、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于一体的,在东北地区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继续拓展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和实践基地建设区域和辐射范围,构建“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模式。
3.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和从教技能训练。加强与中小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在教育实践中建立双导师制;继续举办教师教育“鸿宝论坛”系列讲座;通过加强微格教学、举办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与基础教育合作开展学科案例教学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从教技能和研究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精神,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本科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
2.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围绕教育部即将开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重点,即“一个核心、四个度”,强化本科教学内涵建设,为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做好充分准备;认真总结2013年本科教学工作,编制2013年度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按照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工作目标,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本科生转专业方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成立大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加强学业的指导与监控;定期召开教学管理工作会议,不断提高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强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建设,优化教务管理系统;继续以惠及教学一线、影响面广、受众数量大的公共教学设施为重点,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
附件下载
上一篇:关于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2011级师范生微格教学的要求及上报教室需求的通知
下一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教学情况的通报[2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