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及日程安排
发布时间:2014-09-15 发布者:
董钦科
点击次数:次
各学院:
2014年下半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落实韩校长新学期工作布置会相关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为基本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师范特色、质量工程、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并切实落实整改,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重视课堂教学
以9月份“本科教学质量月”为契机,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各单位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长效机制;营造全校上下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服务教学、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为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1.严格执行新出台的《辽宁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试行)》《辽宁师范大学教学秩序检查工作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三个文件,着重强调教学事故管理中有关党的政治纪律方面的内容。
2.强化课堂教学规范,规范教学日历编写,严格执行教学日历。教学日历一经编定,任课教师要按照教学日历的安排与进度组织教学,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调整、变更。教务处将对教学日历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各级教学管理干部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及时将教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认真了解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征求学生对教学安排、管理、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要统一使用新的听课记录本和教学秩序检查工作记录本。
4.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学名师观摩课和经验介绍会,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增强教师的教学交流、教学研究和教学协作意识,使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组织等方面,全面了解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反映出的问题要尽快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
二、强化实践育人
1.制定《辽宁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办法》,切实推进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根据上级要求开展本科生毕业论文查重检测工作;召开2014年实践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举办本年度实践教学成果展,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在全校形成重视实践育人的合力。
2.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继续完善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导,以实验室开放、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和本科生自主科研立项为支撑,以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为展示平台的大学生课外创新训练体系;对2013年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对2014年校级本科生自主科研立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启动201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强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为学生展示实践创新成果搭建平台。
3.统筹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高水平综合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三、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1.举行辽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揭牌仪式,启动“中心”工作。充分利用“中心”的优质资源条件,实现环境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开放共享,为学生提供“全员参与、全面体验、全程贯通”的高品质的指导与服务,强化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本学期重点加强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案例库建设。
2.拓展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在巩固辽北、辽中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创建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养成和提升搭建“校内外联动”的综合性一体化平台。
3.加强教师教育研究工作。做好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三段、双岗、四维度’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一体化新模式”项目阶段成果总结,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同时促进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认真研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教师资格“新政”,优化师范生课程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4.做好教师教育成果展工作。教师节前夕举办教师教育成果展示,集中反映“十二五”以来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成就,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四、建设质量工程
1.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高质量完成下半年省教育厅开展的相关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着力促进专业合理定位,引导专业明确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规划,做好201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力争在年内将5个已具备较好办学基础的专业方向备案为正式专业;全面总结2012年立项建设的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重点支持专业的阶段成果,做好省教育厅开展的重点建设专业中期检查准备工作。以新修订的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制定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注重吸收已有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并及时将社会发展和学科前沿的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全面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推进课程之间内容的科学衔接。
2.加强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设立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经费,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质量工程”项目在加强教学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3.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做好2012年省级、校级教改立项结题验收工作,重点支持成果突出,确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项目应用于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教学研究成果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成果的水平和层次;加强对2014年获批的25项省级教改立项的跟踪指导,保证项目研究进程。
4.加强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积极组织教师申报2014年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展校级优秀教材评选和特色教材资助出版工作。
5.加强优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推进实验教学平台的整合与优化,做好今年获批的生物学虚拟仿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划;做好今年获批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划,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构建学科交叉的教育、训练、孵化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做好2013年启动建设的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
五、严格教学管理
1.开展“本科教学质量月”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本科教学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形成“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优良教风学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本科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
2.以教育部审核评估方案为标准,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校、院两级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加强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强化档案意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3.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本科教学需要,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逐步进行清理、审核,依情况分别予以修订、更新或废除;要着重抓好教材管理,规范考试环节;切实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进一步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实验教学中心等基层教学组织,深入推进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助教制,建立教师传帮带协作机制。
六、落实整改工作
1.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进行整改。对广大师生就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投入、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的20条意见建议,要尽快予以落实和解决,对当前还不具备客观条件的,要列出分阶段解决的时间表,要给广大师生一个满意的答复。
2.加强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做好教务管理系统配套更新,推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信息化,保证新旧教学计划并行阶段系统的稳定运行。
2014年下半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落实韩校长新学期工作布置会相关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为基本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师范特色、质量工程、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并切实落实整改,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重视课堂教学
以9月份“本科教学质量月”为契机,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各单位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长效机制;营造全校上下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服务教学、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为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1.严格执行新出台的《辽宁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试行)》《辽宁师范大学教学秩序检查工作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三个文件,着重强调教学事故管理中有关党的政治纪律方面的内容。
2.强化课堂教学规范,规范教学日历编写,严格执行教学日历。教学日历一经编定,任课教师要按照教学日历的安排与进度组织教学,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调整、变更。教务处将对教学日历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各级教学管理干部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及时将教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认真了解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征求学生对教学安排、管理、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要统一使用新的听课记录本和教学秩序检查工作记录本。
4.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学名师观摩课和经验介绍会,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增强教师的教学交流、教学研究和教学协作意识,使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组织等方面,全面了解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反映出的问题要尽快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
二、强化实践育人
1.制定《辽宁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办法》,切实推进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根据上级要求开展本科生毕业论文查重检测工作;召开2014年实践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举办本年度实践教学成果展,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在全校形成重视实践育人的合力。
2.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继续完善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导,以实验室开放、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和本科生自主科研立项为支撑,以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为展示平台的大学生课外创新训练体系;对2013年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对2014年校级本科生自主科研立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启动201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强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为学生展示实践创新成果搭建平台。
3.统筹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高水平综合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三、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1.举行辽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揭牌仪式,启动“中心”工作。充分利用“中心”的优质资源条件,实现环境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开放共享,为学生提供“全员参与、全面体验、全程贯通”的高品质的指导与服务,强化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本学期重点加强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案例库建设。
2.拓展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在巩固辽北、辽中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创建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养成和提升搭建“校内外联动”的综合性一体化平台。
3.加强教师教育研究工作。做好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三段、双岗、四维度’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一体化新模式”项目阶段成果总结,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同时促进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认真研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教师资格“新政”,优化师范生课程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4.做好教师教育成果展工作。教师节前夕举办教师教育成果展示,集中反映“十二五”以来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成就,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四、建设质量工程
1.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高质量完成下半年省教育厅开展的相关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着力促进专业合理定位,引导专业明确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规划,做好201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力争在年内将5个已具备较好办学基础的专业方向备案为正式专业;全面总结2012年立项建设的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重点支持专业的阶段成果,做好省教育厅开展的重点建设专业中期检查准备工作。以新修订的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制定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注重吸收已有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并及时将社会发展和学科前沿的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全面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推进课程之间内容的科学衔接。
2.加强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设立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经费,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质量工程”项目在加强教学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3.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做好2012年省级、校级教改立项结题验收工作,重点支持成果突出,确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项目应用于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教学研究成果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成果的水平和层次;加强对2014年获批的25项省级教改立项的跟踪指导,保证项目研究进程。
4.加强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积极组织教师申报2014年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展校级优秀教材评选和特色教材资助出版工作。
5.加强优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推进实验教学平台的整合与优化,做好今年获批的生物学虚拟仿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划;做好今年获批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划,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构建学科交叉的教育、训练、孵化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做好2013年启动建设的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
五、严格教学管理
1.开展“本科教学质量月”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本科教学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形成“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优良教风学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本科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
2.以教育部审核评估方案为标准,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校、院两级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加强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强化档案意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3.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本科教学需要,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逐步进行清理、审核,依情况分别予以修订、更新或废除;要着重抓好教材管理,规范考试环节;切实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进一步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实验教学中心等基层教学组织,深入推进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助教制,建立教师传帮带协作机制。
六、落实整改工作
1.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进行整改。对广大师生就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投入、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的20条意见建议,要尽快予以落实和解决,对当前还不具备客观条件的,要列出分阶段解决的时间表,要给广大师生一个满意的答复。
2.加强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做好教务管理系统配套更新,推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信息化,保证新旧教学计划并行阶段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件下载
上一篇:关于组织参加教育部开展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征稿活动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上报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任务的通知